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露營車上的生活」

由於 Caravan Park 大都是早上十點 Check Out,因此九點鐘起床變成了常態,梳洗後吃份早餐,將露營用具收回車上變成「移動模式」後,開始了今天新的冒險,雖然還是常常賴床超過了時間,畢竟 Check Out 只是僅僅將車開走罷了。

群山之鎮Omeo。


休憩時的風景。

當你將 Road Trip 當成一種生活之後,就沒有什麼時間上的壓力了,畢竟住在 Caravan Park 所花的錢,比一般住 Share House 還要便宜,而且常常為了省錢,偶爾穿插著睡在免費露營地內,看看不同的景色,而不管在哪都要吃飯。

在不同的廚房煮飯也是一大樂趣。

在附近可以抓螃蟹的 Caravan Park 甚至還有專用廚房。

雖然是露營,但吃的卻一點也不含糊,由於我買了一台菲利浦氣炸鍋,懶惰時可以買些冷凍食品,炸炸雞塊薯條魚排,或是醃個雞腿小羊排,丟進去15分鐘之後就是一道美味的佳餚,偶爾心血來潮炒幾道菜弄鍋麻油雞進補一下,除了每次經過大城市會去亞洲超市補個貨之外,在每個陌生的城鎮逛超市掃特價品也是一大樂趣之一。

好用的氣炸鍋。

誰說露營不能吃麻婆豆腐?

偶爾也可以試試原始一點的碳烤風味。

基本上每餐都是野餐。

或是稍微正式一點。

為了不想把旅行變成像是開車上班一樣,我一天並不想要行駛太長的距離,也希望能盡量在下午五點之前,找到當晚可以入宿的營地,沒錯,我都是當天才決定當晚停留的地方,畢竟這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不可能處處都做好計劃,尤其是已經打算這樣生活超過一年時,也因此常常會意外地發現一些新的故事。

當一個地圖上原本陌生的地名,慢慢地變成了現實,之後變成了回憶。

晚上只要一開門就能看見滿天星斗。

然後在這之間,沿途路過什麼有趣的點就停下來,在澳洲,幾乎所有的城鎮都會有個遊客中心(Visitor Centre 或是 Information Centre),在進入城鎮後照著「i」字母的指示牌就可以輕易找到,你可以在這裡休息上個洗手間,看看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熱心的工作人員聊天,詢問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很多地方的 Visitor Centre 甚至也充當了博物館、圖書館的用途,蓋的別具特色。

上雪山前路過的小鎮 Orbost 遊客中心。

內部相當溫馨。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Day 902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12th July, Day 902 in Melbourne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很高興在澳洲的最後一段,有這麼一群好室友,雖然我常常宅在我的小窩裡不出門,又或是一連帶團好幾天沒回家,但這裡確實是個能讓我很放鬆的空間,像家一樣的地方。
由於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所以打算要結束,也許我仍想追求更大的挑戰吧?這是一趟漫長的旅行,這三年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許多事,都必定會成為我未來的養分。總是想起Steve Jobs 2005年在Stanford大學畢業典禮時所說過的演講:"我們沒辦法預見曾做過的那些事是否有意義,唯有透過回顧,才能看出彼此關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相信你的直覺、天命、人生、或是因果,相信這些點滴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產生連結"。對Steve Jobs來說,這個連結的結果無庸置疑就是Apple,那對我而言,那只屬於我的連結又是什麼呢?這個果實還要多久才能萌芽呢?
來到澳洲之後,換上了另一個英文名,擺脫掉過去樂手工程師的身份重新開始,這種砍掉重練的感覺,意外地還頗令人食髓知味,在這更是將生存技能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再來想挑戰寫書了,每個不同的領域中,所見的又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這廣大的知識之海中航行著,別有一番樂趣。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這是Steve Jobs在演講最後,送給畢業生們的一句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Day 901 Pokemon Go

9th July, Day 901 in Melbourne
Pokemon Go
Pokemon Go這個遊戲是由發行商Pokemon Company、Nintendo、Niantic合作開發而來,三家開發商各司其職。
遊戲的概念其實源自於Niantic另一成名作"Ingress"。Ingress的玩法與Pokemon Go非常相似,同樣基於Google地圖,利用裝置的GPS資訊確認玩家位置,透過遊戲介面可看到附近的能量塔、XM等,持手機走近可進行部署、入侵、補給,爾後向敵方陣營發動攻擊。遊戲於2014年推出,期後同年Google與Pokemon聯手於愚人節推出特別企劃,利用Google Map在虛擬世界捕捉神奇寶貝旋即大熱,他突發奇想,就游說Nintendo及Pokemon Company合作,開發Pokemon Go遊戲,湊巧Pokemon Company CEO石原浩一也是Ingress資深玩家,於是這個遊戲就這樣誕生了。
才短短三天,Pokemon Go已經席捲了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強勢佔據了已發佈國家的App Store遊戲榜單之首,許多人晚上不回家聚集在圖書館前,甚至有人大半夜的要去墓地抓神奇寶貝,一群人湧進當地警察局,只因裡面可以抓到稀有的穿山鼠,連道路上都開始加強取締邊開車邊玩Pokemon Go的玩家,連房價都因此受到影響…(附近一英哩內有兩間道館和七個補給站),由此可見澳洲人的瘋狂😂。
由於玩家人數大大超出了預期,導致伺服器嚴重負載,經過了無數次崩潰,終於決定暫緩其他國家地區的開放,這也是儘管你透過其他方式下載到了遊戲,若是你在未開放區域內,還是無法正常遊玩的(鎖區,地圖上一片空白)。
雖然台灣一直遲遲沒有開放,但我也擔心,若是真的開放了,在台灣所造成的亂象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Day 900 滑雪

7th July, Day 900 in Mt Buller
滑雪
這是今年第一次,也許也是最後一次滑雪了。
離回台倒數不到一週的時間,Nick依然不斷把團排給我,為了保有一定的時間整理行囊,只好將它推掉,還有為的是,希望能在回去前再滑一次雪。
在我的車太大不方便,女友的車又已賣掉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寄人籬下揪團上雪山,雖然過程坎坷,喬時間被放鳥司機又睡過頭,但總算順利完成,很感謝大家為了配合我這麼辛苦,兩位司機明明都還有工作,睡不到四小時,還要開這來回七個小時的路,非常感動。
隔了一年沒滑,失去的感覺都還沒能追回,就這樣結束了,去年沒完成的後山,只好繼續變成遺憾,我們都要慢慢去學習接受不圓滿,因為這世界就是因為不完美所以美麗。
將這些裝備塵封後,何時能再一次豎立於那雪白高峰上,眺望人生呢?
我想永遠記得這片美景,還有那刺骨的寒冷。

Day 899 罷工

25th June, Day 899 in Melbourne
罷工
前日,華航爆發了史上最大的一次空服員罷工,為的是爭取一個合理的勞動權益,雖然被媒體戲稱是最美麗的罷工,但這對於整個台灣的影響絕不僅於此。
由於工作的緣故,在這裡也經歷過不少次罷工事件,動不動就是火車、電車停駛,機場罷工,嚴重影響到交通的便利性,但從沒有一個當地人對此感到抱怨,甚至還是支持,讓我想起了去年中在Flinders St Station旁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墨爾本政府發起了一個行動,隨機抽查路人的簽證合法性,但這項行動僅僅只維持了不到兩個小時,因為遭受到當地人的抗議,他們認為這項行動付含了種族歧視的意味,那些警察是依照什麼標準在做隨機抽查的呢?肯定是針對某些特別膚色或是人種吧?儘管這些事都跟當地人無關,但他們還是站出來了。
二戰時德國著名神學家Martin Niemöller曾說過一句名言:
"起初他們抓了所有的共產黨員;
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接著他們抓了所有的猶太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然後他們抓了所有的工會骨幹;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工會骨幹。後來他們抓了所有的天主教徒;我沒有出聲,因為我屬於新教。最後他們來抓我;到那時候,已經沒有剩下能出聲講話的人了。"
這次的罷工事件算是圓滿落幕了,但我期待有一天,我們也能為了別人的權益挺身而出。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Day 898 ING DIRECT

23rd June, Day 898 in Melbourne
ING DIRECT
最後一段在澳洲的日子,為了之後回國方便,也將自己的銀行與退休金帳戶做了些整理。
最近ING DIRECT正進行著新申辦送75澳元的活動,同時這家銀行也有幾個不錯的優點:1、沒有帳戶管理費,不存錢也沒關係;2、每次使用Paywave(嗶卡)付錢,只要在100澳元內,所有交易都會回饋2%到帳戶裡;3、全澳使用ATM提款都不用手續費;4、存款年利率3%,比其他銀行都來的高;5、申辦新帳戶後,只要在今年7/31以前存入1000澳,就會送你75澳元。
ING DIRECT隸屬於ING集團,是一個國際金融服務私營企業,成立於1991年,由荷蘭最大的保險公司Nationale-Nederlanden,與荷蘭的第三大銀行NMB PostBank Group合併而成,也是全球性直銷銀行的代表。所謂直銷銀行為網路時代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銀行運作模式,這一經營模式下,銀行沒有營業據點,客戶主要通過電腦、電子郵件、手機、電話等遠程渠道獲取銀行產品和服務,因沒有據點經營費用,直銷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存貸款價格及更低的手續費率,降低運營成本,回饋客戶是直銷銀行的核心價值。雖然因此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好處,但建議申請前還是先擁有一個實體銀行的帳戶搭配使用較好。
申請之後發現它們也有做退休金的管理,而且一樣免帳管費,就也順便將我的退休金帳戶一併轉移過去,把預設的保險額度調整到最低,這樣一來就不會莫名其妙地被扣一堆錢了吧。
最後當然最重要的申請網址在這裡,https://www.campaigns.ingdirect.com.au/75bonusoffer/EIH057,大家快來賺75澳吧😁。

Day 897 機票

14th June, Day 897 in Melbourne
機票
大部分人總認為,機票是愈早買愈便宜,但其實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在出發前的三至六週,因為在這個期間內,很容易撿到航空公司為了出清而打折的機票;而又有一說,若是搭廉航的話,要挑週二的下午。
終於進入了最後一個月的倒數計時,下個階段的計畫也逐漸明朗,雖然仍舊沒有個明確的遠程方向,但走一步算一步吧!我想回去好好陪陪家人、重新整頓一下,然後開始寫書,這是今年下半年的目標。
整趟買下來共花了369澳,因為懶得多換馬幣解決轉機時的用餐問題,乾脆就把飛機餐買好買滿,但還是沒有之前買的機票便宜。吉隆坡轉機,7/13下午2點40落地,親愛的朋友們,我要回來了😁。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Day 896 特賣會

10th June, Day 896 in Melbourne
特賣會
從佈告欄上得知最近有個Superdry的特賣會,最多會打到三折,雖然沒有特別喜歡它家的東西,但難得休假還是帶著女朋友去逛逛。
地點在Northcote一條不起眼的公路旁,外表看起來根本就是個廢墟,踏入後卻別有洞天,當然這個特賣會並不是只有一個品牌,而是我只認得Superdry,它在台灣似乎很紅,且售價比澳洲貴很多,導致這裡的華人幾乎人手一件滿街都是,不過這理由倒是其次,只是不喜歡它總在胸前印著大大的"Superdry"誇張設計罷了,我反倒偏好那些看不出來是名牌,但是功能好品質好,穿起來舒服的低調路線。
大概只花了10多分鐘就確認完這裡沒有我想要的東西,反而女朋友一件接著一件的比較試穿,待了許久,最後在結帳前夕,櫃檯旁的一瞥吸引了我的目光。已不記得是多少年前,和死黨一起逛街時,曾討論過這個話題,"擁有一件皮衣,是男人一生必定要有的浪漫之一啊!",可惜年少時一件動輒數萬的衣服怎麼可能買的下手,於是它成了我這趟唯一的戰利品,雖然也是Superdry,但由於它的Logo設計的夠低調,勉強還可以接受,而且原價600澳只賣150,是不是真的超便宜😁。
要是旁邊還有一台重機可以入鏡就更棒了XD。

Day 895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

9th June, Day 895 in Melbourne
維多利亞女皇市場
於1878年開放的Queens Victoria Market,不僅僅是Melbourne的購物聖地,也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地標建築,為整個南半球最古老及最大的傳統市場。
它共由幾個單獨的區域所組成:熟食廳、伊莉莎白街商店區、F型貨攤小巷、美食廣場、水果及蔬菜區、肉製品區、有機食品區、普通商品區、維多利亞街商店區以及葡萄酒區。
其中最吸引人的,當然就是那新鮮的海產了,都市生活久了,常常懷念過去在海邊露營釣魚抓生蠔的日子,為了解解饞今天特地一早去買了一打生蠔吃,順便外帶一份鮭魚生魚片回家。從Elizabeth St進入的這一棟,主要以販賣肉品和生鮮食品為主,建築物上的牛羊雕塑訴說著這裡過去是牲畜交易市場的歷史,光鮮亮麗的長廊,毫無海鮮肉舖應有的腥臭味,逛起來非常舒服,和過去記憶中總是充滿髒亂的傳統市場大相徑庭。
在美食廣場中意外地發現一台歡迎彈奏的鋼琴,這時當然派上我家寶貝上場表演一番了😏。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Day 894 修眉

7th June, Day 894 in Melbourne
修眉
英文課程早在上個月中就結束了,在最後的上課以及工作之間,我選擇了工作,也許是比起那虛無的知識,還是多存點錢比較實際,為了即將面臨的下一個挑戰。
在美容課的朋友,臨時需要model來幫她繳作業,於是就被免費染眉修眉,不過我眉毛這麼濃好像也沒什麼差就是了😂。

Day 893 第三條路

6th June, Day 893 in Melbourne
第三條路
又到了吐氣會冒白煙的季節,還沒來得及變紅的葉子趕著過冬而爭相落下,墨爾本的冬天似乎提早來臨了。
從朋友那得到的回應都不怎麼樂觀,倒也沒太灰心,只是繼續原本的計畫罷了。早晨Nick幫我約了一個肉廠仲介Neil,因為他知道我曾在肉廠工作過,想嘗試能否找到新的出路(儘管不是留下來幫他),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發展:
Neil手前正好有個案子,想在台灣開設一個為期8週的海外培訓課程,通過就相當於一個專業的肉廠技術人員了,之後可直接持457工作簽證分發澳洲肉廠,綁約四年,第二年就可以申請澳洲國籍,但有些門檻存在,除了至少要曾在肉廠工作(豬牛羊)一年的經驗外,還要2萬美金的培訓費用,畢竟把這些培訓人員請到海外可不便宜。
雖然這費用不低,但想想這邊一堆賣身份的動輒也要8、9萬澳的好像也就還好(光我一年學費就要將近1萬澳了),而且之後保證至少27澳的時薪,在拼身份的同時還可以存錢,比起很多其他更辛苦的方式,真的還蠻值得考慮,儘管並不是這麼喜歡肉廠的環境…
Nick最後允諾了我,儘管我離開了,只要我再回來,他還是很樂意把團交給我帶,於是,眼前的路似乎漸漸明朗了起來。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Day 892 夜遊

25th May, Day 892 in Melbourne
夜遊
除了偶爾中間放個假之外,最近工作依然是一團接著一團,誰教Nick老大正忙著新事業不帶團了,Amber又搬去Sydney,現在幾乎整個公司都是我跟William在頂著吧?一點也不像是淡季,也正因如此,才有更多機會帶到一些特殊團。
另一個來商業考查的公務團,只是這次考察的地點在Sydney而不是Melbourne,也因此這三天氣氛輕鬆了不少,雖然行程裡並沒有安排餐廳,但他們總是熱情地邀請我與他們同桌共餐:龍蝦赤身、清蒸鮑魚、鵝肝醬螃蟹、芥子醬和牛…等山珍海味,甚至一輪一輪的敬酒害我有些招架不住。
曾表示過我可以自己找地方隨便吃一下就好,不應打擾他們的聚餐,但領導卻說了句讓我很感動的話,"因為這樣感覺比較尊重你",讓我想起之前同樣是帶著台灣的高級幹部,卻是完全不同的待遇:一頓晚餐吃了兩三個鐘頭硬是要司機在外面加班等著送他們回酒店,也不想想人家也是有家庭在等著他回家團聚,而這團客人卻是直接讓司機下班,他們自己搭計程車回去,大家都開心,在我們總是認為中國人文化不如我們的同時,自己的水平又高到哪去?
途中領導私下不懷好意地問我,Melbourne晚上有什麼比較"特別"的行程,果然都是男人啊!一講到這個馬上變了一個人似的😂,一點大老闆的架子都沒了,於是帶了他們去看脫衣舞,還留下幾個"地址"讓他們玩得更盡興,開心的收到100澳小費。

Day 891 正在旅行中的人

23rd May, Day 891 in Melbourne
正在旅行中的人
已經忘了是多久以前,也不記得是什麼原因認識的了,從Tasmania結束旅程的朋友路過Melbourne來找我串門子。
本以為買了一台露營車的我已夠瘋狂,她們居然買了台四輪驅動越野車還加拖車!只為了能夠更加深入到沒開發過的秘境探險露營,打獵、潛水、抓鮑魚,甚至自己灌香腸、做果醬去市集賣,夢想是開著一台自己改裝的餐車邊旅行邊擺攤,她們過的是我所羨慕的生活。
沒想到以前總是在旅行中探望別人的我,現在反而角色互換了,聽著她們的旅行故事,讓我又蠢蠢欲動了起來,謝謝妳們的手工果醬、香腸、還有我一直很想種在車上的Basil😁。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Day 890 12門徒的夕陽

15th May, Day 890 in Melbourne
12門徒的夕陽
自從有了踏出下一步的決心後,反而得到更多其他的機會:有朋友介紹我到Cairns的旅行社當OP,也有同業的朋友透過他的關係想幫我找個適合的職位,連Nick都要我去考個職業駕照幫他即將開的新公司,突然間路又寬闊了起來,只是,每個選擇都是另一個賭注,而我所剩的時間及籌碼卻太少。
第36次的大洋路,難得一見的12門徒夕陽團,儘管都是一樣的旅程,但偶爾看到的風景也會不太一樣。

Day 889 年度總覽

9th May, Day 889 in Melbourne
年度總覽
也許是自數學系的薰陶,我倒還蠻喜歡整理東西的,但更多的可能是處女座的完美主義,我將兩年來所有帶團的資料,做了一個數據統計:每個團多少人,來了幾天,去了哪裡,每筆收入,都完整記錄下來。
從開始當導遊迄今,已帶過67個團,接待過1080個客人;去過48次企鵝島,34次大洋路,17次淘金鎮,和6次蒸汽小火車,比我想像的要少了些,但意外的,光是今年到現在為止,我的收入居然已經比去年整年加起來還要多出四分之一,可見我今年有多認真工作,雖然這多出的四分之一都還沒入帳😓。
前幾天跟一位在加拿大的老友談天,想更多了解一點情報,沒想到加拿大的收入只有澳洲一般黑工的水平,起薪10.5加幣,住宿卻更貴,物價稍便宜,外食差不多,油價貴,大眾運輸便宜,但整體下來一個月省吃儉用也只能存約7、800加幣,比起來澳洲好太多,就連整個加拿大氣候最好的溫哥華,冬天都會冷到零下20度,讓我本想一落地再買一台露營車流浪的念頭,又卻步了。
過多想法持續混亂中,總之現在有團就繼續接著帶吧。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Day 888 下一步?

7th May, Day 888 in Melbourne
下一步?
加拿大,國土面積998萬平方公里(約台灣的278倍),為全球面積第二大,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元種族及文化的國家,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
在澳洲的生活即將告一段落,當初多留的這一年,只是為了賭一個機會,既然這工作無法給我簽證,那留下的目的僅僅只剩賺錢了,既然如此,是否該把握時機,再去冒險一次呢?…我始終下不了決心。
捨不得這裡的美景與空氣,捨不得這裡的自由自在,捨不得每一趟旅行的回憶,還有載著我到過任何地方的移動城堡,但若不能把這些都放下,好像就無法繼續前進了。
看著另一張陌生的地圖,一股熟悉的熱血再度湧出,我似乎還是無法適應這樣的安逸平淡,只是加拿大的難度更高了,我真的有能力挑戰嗎?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Day 887 翻譯

5th May, Day 887 in Melbourne
翻譯
來了一個更大的挑戰,Nick這次居然要我去當翻譯😱,推託不成,只好拿著我的破英文硬著頭皮上陣。
地點在墨爾本展覽中心,這是一個名為Design Build的建材展,幾個從河北省來的廠商委託旅行社來到這裡參展擺攤,老闆們不懂英文,因此需要當地翻譯來協助他們與澳洲客戶交流,而我負責的,是一間專做鐵絲網的公司。
前一晚還很緊張找了許多五金相關的詞彙惡補,結果根本沒派上用場😩,也幸好其實來參觀的人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發呆玩手機XD,就這樣兩天430澳入袋。
儘管對於未來依舊茫然,但至少在這渾渾噩噩的生活裡,還能多少存一些錢,要下定決心做一件事,真的不容易。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Day 886 碼頭上的圖書館

1st May, Day 886 in Melbourne
碼頭上的圖書館
Library at the dock,正如其名,這是間在碼頭上的圖書館,就位於Melbourne CBD西側的Docklands,常不經意在朋友口中提到它的名字,於是趁了難得休假來一探究竟。
最初只是聽說這有免費桌球可打,想來運動一下,一查它的網站發現居然還有樂器室後,就成了這次來訪的主因。後現代式的建築超脫了圖書館死板的印象,加上一旁依偎著港口,景色相當優美,整棟建築物共有三個樓層,除了基本的圖書區外,一樓設有咖啡廳、幼兒遊戲區、還有個開放租借活動的場地,今天剛好就有個家庭正在舉辦生日派對;中央樓梯穿過二樓,是美術館和K書中心,看來重點都在三樓了。
果不其然,一上樓就看到一間很大的桌球室與會議廳,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中文書籍、英文漫畫、桌遊、和專門遊戲區:四台iMac、四台PC(其一配有虛擬實境VR裝置)、和一台WiiU、一台Xbox one(這根本就網咖),這裡也租借DVD、音樂CD,甚至還有蛋型椅可以坐在內感受最佳的環場效果;最後,就是今天來的主要目的:一間錄音室、一間編曲室、一間鋼琴房、和一間電子鼓房,當然都是可以免費租用的,立馬借了間鼓房,一次是一個小時,可惜它的器材實在有點差,畢竟不是真鼓打起來不夠過癮,讓我懷念起台灣自己的鼓,所以後來反而都去彈琴😂。
週日只開到五點,雖然這裡的設備好得像是天堂一般,但畢竟從我家過來也要超過一小時的車程,只是也許,如果我以後還會再回到Melbourne生活的話,我一定會考慮住在這附近的。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Day 885 考察團2

20th April, Day 885 in Melbourne
考察團2
次日,順道拜訪了莊主的獵人朋友,把玩下真實的獵槍(狙擊鏡超威!),臨走前,莊主送了我們每人一支紅酒和自產的羊毛皂,以示敬意。
今天行程稍滿了些,又是兩小時路程直回墨爾本的健康食品工廠,其實一直猶疑,以我的職責,到底要不要跟著開會,畢竟又不甘我的事,我只是個導遊,大可和司機一起在外面等著休息就好,但我還是進去了,畢竟看看平常看不到的實驗室,聽聽平常接觸不到的知識,都是學習。臨走前,又得到一瓶蔓越莓精華小禮物,接下來的奶粉工廠亦同,也許這就是商業交流的基本模式吧!
爾後,我們抵達了州長辦公室,天啊我居然和Victoria州長在同一間辦公室開著會(這時變成了攝影師),內容大都是如何促進兩州(省)的交流與引進當地產業。最後,也和州長一起握了手,結束一天的行程。
這兩日的確讓我受益良多,但最多的,我想還是那些紀念品吧😂。

Day 884 考察團1

19th April, Day 884 in Melbourne
考察團1
最近我的公務團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也許跟Nick的職業倦怠有關,雖然公務團的壓力大了些,但若是上手了,卻比一般旅遊團要來的輕鬆,至少不用再跑那該死的企鵝島大洋路😒。
這團是名符其實的商業考察團,只有僅僅六人,領頭的是J省某大企業董事長,打算將ㄧ些澳洲知名產品引進中國。一下飛機,我們到了墨爾本以北兩小時車程的酒莊進行視察,酒莊主人親領著我們參觀他的釀酒廠,一邊進行導覽,一邊品嚐各個不同時期釀造的酒,了解葡萄是如何經過碾碎、榨汁、發酵,然後等待成熟至裝瓶。
爾後莊主招待我們至他的莊園家中作客,沒想到我也有一席能與他們共享四道式的晚餐,還有個自己的房間,而光這一頓居然就要2500澳😱。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Day 883 回家

17th April, Day 883 in Sydney
回家
最後兩日,除了既定行程:麥考利夫人的椅子、攀登雪梨大橋、海事博物館、邦迪海灘之外,其餘的基本就是在補之前的坑:動物園、海德公園與聖瑪麗教堂,因此行程非常的趕,就這樣翻了下稿照著唸,這些景點也不過爾爾,雪梨真是個無趣的地方。
下個月還要再來出差一次,經過這次歷練,大概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很快又面臨離別時刻,四天的情誼還是和許多客人們留下聯絡資訊,如果有天我到了上海,就算每個人家只招待一天,也夠待上數月了,儘管這些話只是寒暄,但心意已足。
脫離背包客生活之後,卻沒想到在這個行業裡,面臨的是更多的來來去去,在如潮水一般的人群洪流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麼好像漸漸模糊了起來,但也使我更明白,那些一直默默陪伴在身旁的人,才是應該緊握珍惜的。
送完機後,獨自搭上了下一個航班,墨爾本,我回來了。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Day 882 歌劇院4000人空拍

15th April, Day 882 in Sydney
歌劇院4000人空拍
其實這次Nu Skin邀請這麼多人來到Sydney,是為了想創下幾個金氏世界紀錄,才如此大費周章,而真正的重頭戲,今天才開始。
一早,從市中心周圍12家酒店,不同的路線及時間點,陸續在歌劇院前湧滿了人潮,經過前一晚的經驗,這次比起來有秩序多了。今天他們打算,聚集4000人在Sydney歌劇院前空拍,當我以為僅僅只是如此時,一旁傳來的尖叫聲讓我不禁抬頭一看,只見一架噴射機緩緩地在上空劃出六個字,天啊這也太大手筆了吧!連一旁路過的鬼佬都好奇問我他們在做什麼,突然覺得有點丟臉,誰教我身上穿著明顯的工作人員制服😓。
下午4000人又陸續移動到奧林匹克公園,似乎有另一個金氏世界紀錄準備完成,不過由於工作人員不用跟著進去,而我其實也對他們在裡面做什麼不怎麼感興趣,悠閒的一個下午,不知不覺就打起盹了😪。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Day 881 達令港晚宴

14th April, Day 881 in Sydney
達令港晚宴
一早準時到了機場,航班再次延誤就算了,高速公路還發生事故大塞車,看來要補的洞更多了…
原來是因為昨晚他們在北京起飛時遇到亂流,在上空盤旋五個小時後又回到原地,儘管機場替他們安排了酒店,但其實也只有短短兩小時可以休息,就這樣折騰了兩晚,我很想先讓他們回酒店休息,順便換上今晚宴會的禮服,但中午在渡輪上的自助餐是無法調整時間的,因為時間一到船就開走了😂,只好硬拖著他們疲憊的身軀,繼續趕行程。
在Sydney帶團的缺點就是每個景點都非常近(其實應該算是優點),但因為我們行程已延誤了半天,再加上有個最重要的晚宴,所以我必須在短短50分鐘內(合計三趟車程中),講完除了剛到澳洲的注意事項、景點介紹、以及酒店相關雜事之外,還有當日白天、晚宴、和隔天行程的講解,當然以他們兩晚沒睡好的精神再加上我短時間的資訊轟炸,果然一堆人沒搞清楚集合時間地點,該帶的沒帶,我們下午又少跑了一個動物園,行程愈欠愈多了😩,不過倒是因為幫客人找到錢包得到50澳小費💰。
入夜後,Darling Harbour中浮現出一個舞台,周圍12間餐廳全被他們包下,場面好不盛大,而我煩惱的只是,待會這4000人該如何散場回到酒店,幾點才能下班呢?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Day 880 新的挑戰

13th April, Day 880 in Sydney
新的挑戰
獨自買了機票,搭上前往Sydney的飛機,這次Nu Skin公司獎勵了4000名夥伴來到澳洲,光是導遊就出動將近40人,當然Sydney並沒有這麼多的導遊,這也是我們這些菁英?被調來這裡幫忙的原因。
聽說光是工作人員就上千名,因為Sydney就這丁點大,知名的景點也就那幾個,在短短五天內湧進4000名遊客,要是不好好安排每個團的進出及動線的話,那幾個地方瞬間就會被擠爆,於是每個景點及餐廳都指派了數名工作人員守候以便管控。
一下飛機馬上驅車趕到指揮總部領取制服裝備,很大手筆的每人發了一隻Samsung S3作為工作機(當然最後是要繳回的),裡面還存有10天份的電話及網路流量供我們使用,但最重要的,是在每日的集合出發及最後散會時,拿它來掃描登記客人的身分磁卡,這些數據會自動上傳到總部資料庫,以隨時監控這4000人的動態,真是太高科技了😱。
而今晚我的客人似乎因航機出問題而延誤,白賺到一個晚上,但看著手上成山要記的資料,卻怎樣也輕鬆不下來😨。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Day 879 下一個階段

4th April, Day 879 in Melbourne
下一個階段
那一年,我們還一起在台北的家裡互相分享資訊,訴說彼此的夢想,對於澳洲的種種,都滿懷著希望與憧憬,然後我飛往Perth,你們到了Brisbane,一轉眼三年就過了。
Working Holiday只是一個階段,Gap Year也不會一直這樣Gap下去,那兩年的跌跌撞撞成了勇氣的養分,我們都在探索世界的同時,一邊探索著自我,但在追尋理想的路途中,卻總是只能在眾多次要選項裡,選擇比較不這麼差的那一個,或許"不完美"才是人生的本質吧?那麼是不是更該學習在向現實妥協前,盡可能保留自己的底線,為此只好掙得更多的籌碼。
謝謝老朋友的一席話,我的確是陷入了我自己的舒適圈,那麼,也是該準備踏入下一個階段,在最後一次旅行之後,把車賣了吧!

Day 878 謝謝

1st April, Day 878 in Melbourne
謝謝
終於,我們也走到了這一步,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消逝,這一天還是到了。
陪妳完成的最後一段旅行,從Melbourne到Adelaide繞了一圈,我是妳的專屬導遊,可惜藍湖下雨,粉紅鹽湖卻是乾的,剛出發車子電池就壞了,Easter連假商店都沒開,Caravan Park處處客滿,幸好一切都還算順利,沒有什麼事情難得倒我,除了開車時間過長及行程有點趕之外,倒挺享受這樣的時光,總是會讓我想起曾經那段到處旅行的日子。
謝謝妳這半年來不離不棄的陪伴,總是在我半夜下班時來接我,送我回家,我們一起做了好多個第一次,也一起搬了好幾次家,只是這剩下的時間,我必須要獨自面對了。
未來的路依舊感到迷茫,儘管我們分隔兩地,各自有各自的課題要完成,但還是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繼續像這樣走在一起。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Day 877 院子

22nd March, Day 877 in Melbourne
院子
應該是我最後一次搬家了吧?很快的離課程結束只剩一個多月,最後的這段日子,想要再恢復到安穩平淡的生活。
很順利又找到另一個可以停我露營車的院子,剛好介於機場與市區之間,上課上班都算方便,至少不用再像之前那樣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了,而且房租只要一週50澳。遇到了很多不錯的室友,雖然難免會感染上新包特有的熱血與夢想,但對於自己像黑洞一般的情緒似乎無法改變些什麼,只好繼續沈淪下去…
返台倒數三個月。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Day 876 歸途

21st March, Day 876 in Tasmania
歸途
再度回到了Melbourne,代表這個團也即將面臨尾聲,走完剩下的壁畫小鎮、乳酪工廠、小魔女麵包屋及奔流峽谷,將過去的足跡又踏上了一遍。
喝到一直魂牽夢縈的Ashgrove牛奶,也買到Leathwood蜂蜜,可惜這趟沒機會吃到Bruny Island生蠔,要是有帶生蠔刀的話,就可以在亞瑟港的海邊順手挖來吃了,是個小小的遺憾。一連的Tasmania六日遊,也是第一次帶同一個團這麼多天,總算稍能體會到做領隊的辛勞,尤其是最後一天的那種解脫感,謝謝各位,大家都辛苦了。
之後又有兩次機會到Sydney帶團,這次是五日遊,休息一下,再次加油吧!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Day 875 搖籃山

19th March, Day 875 in Tasmania
搖籃山
搖籃山是Tasmania最有名的國家公園,也是世界級的自然遺址,總面積達一千三百平方公里,幾乎是台灣的五分之一大,這裡有古代冰河的遺跡、隨處可見的瀑布、峭壁和湖泊,還有幾乎沒有人為破壞的野生動物棲息地。
終於,來到了這趟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站,也可以說,是因為這個景點才有了這趟Tasmania六日遊。原本行前會議中,董事長還特別要求到其中最美的一個山峰,但難度實在過高,除了有近似攀岩的路線外,總長度來回還要三個小時,更別說因為天氣因素可能導致的路滑或土質疏鬆等額外的危險性,根本就是登山團的等級,尤其大家也沒有登山鞋或登山杖之類的專業裝備,只好退而求其次改成環鴿子湖一圈,雖然鬆了一口氣,但全程還是要兩個小時。
因為路線單純簡單,在車上做了充分解說,並訂好集合時間後,決定獨自挑戰兩小時登頂後返回,由於早上才下過雨,所有的山道都像小溪般有流水通過,登上頂端再次望向那壯闊的自然景觀,現在的我,跟兩年前的我,又成長了多少呢?
"Take nothing but pictures,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 kill nothing but time." 在明信片上看到這句有趣的話,下次再度踏上這個山峰時,又是什麼模樣的我呢?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Day 874 酒杯灣

18th March, Day 874 in Tasmania
酒杯灣
酒杯灣之名來自於一個悲傷的過去:19世紀,那個還沒有禁止捕殺鯨魚的時代,每到冬天都會有鯨魚群從南極游過來,牠們被貪婪的人類捕殺之後,鯨魚血染紅了整片海水,變成像是葡萄酒般的顏色,於是這個圓弧型的紅色海灣便有了酒杯灣的名稱。
四團合流結束後,ABCD各團各自單飛,今天的目的地是酒杯灣,一路上陰雨綿綿,幸好大家依然不願放棄,儘管全身套著雨衣也照爬,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擔心的只是會不會有人滑倒受傷,或是因為停下來拍照而沒跟上隊伍,畢竟帶著21人在雨中爬山,已經不在一般導遊的工作範圍中了,不要發生意外就好。
隨後五小時的車程直奔搖籃山,今晚的落腳處是山腳下的度假山莊,氣溫只剩三度,遠離塵囂的冷冽氣息,讓我想起了那年的雪山生活,不一樣的是,這次有了自己的度假小屋,還有特地帶來的豪華泡麵。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Day 873 珍重

17th March, Day 873 in Tasmania
珍重
旅遊團第二天,前往Tasmania最黑暗的一段歷史—Port Arthur。
除了殖民之外,澳洲最初可以說是英國的監獄,英國在發現澳洲這塊大陸之後,就把過多的犯人,全送到這裡來了,而據說約有1/5的澳洲人,其實都是當時罪犯的後裔。
Port Arthur位於Tasman半島的尖端,因為其地勢的險惡,在北邊唯一和Tasmania本島有連繫的,是最窄處僅僅只有30公尺寬的Eaglehawk Neck,當時駐紮了大批的警衛和獵犬,而其三面的海裡不時地有鯊魚出沒,唯一的生路被斷,跳海又可能成為鯊魚的食糧,這樣完美的天然屏障,成為了人類手中最大的囚犯牢籠…
把曾經詳讀過的黑歷史再度轉述了一遍,還去了當初沒去成的Devil's Kitchen,這趟旅行也不算是了無新意。夜晚的林總慶生宴,是這次四團合流的最高潮,連我們導遊領隊都必須換裝配合,但我唯一放在心上的只是,這很可能是我們聚在一起的最後一晚了,妳也算我在澳洲相處最久的一個朋友,祝妳前往雪梨之後,一切順利。
而遺憾的是,在一年之後,我們三個依然沒有機會再度相聚。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Day 872 Mona博物館

16th March, Day 872 in Tasmania
Mona博物館
一早打球團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而我帶了整車的家屬旅遊團,今天的行程是Hobart City Tour。
比起面對那堆嚴肅又愛擺架子的大老闆,還是這些媽媽們比較適合我。Mt Wellington的寒風刺骨、Salamanca Square的閒情雅致,都是每一步探險過的足跡,將這些足跡變成故事再轉述給客人,感觸更是深刻,尤其是到了第二故鄉Richmond,看了古橋、介紹客人買我當初愛吃的Vanilla Slice時,發現了熟悉的面孔,那時和我用生菜換麵包的Frank居然還在這家Bakery工作!看來是得到老闆的擔保順利留了下來,除了讚嘆緣份之外,也替他感到開心,可惜時間有限,短短幾句寒暄問暖之後就得離開。
最後,到了被稱為"成人的顛覆性迪士尼樂園",Mona美術館,許多標新立異且極具開創性的藝術體驗:埃及石棺、性愛動作的X光片、一塊紋身的皮膚、尤其是那用機器模擬人體消化系統的展覽,更是令人感到前衛,還有點噁心。
聽說打球團的狀況一團糟,要桿弟沒桿弟,要午餐沒午餐,突然覺得鬆了一口氣,總之,第二晚順利結束。

Day 871 嗨!塔斯

15th March, Day 871 in Tasmania
嗨!塔斯
睽違了一年三個月,終於又回到這個美麗的心之島,只是沒想到居然是這種方式。
一個來自台灣的建設公司,到Tasmania打高爾夫,長達七天,總人數超過一百人,分成四團依次進行打球與旅遊行程,由於我之前在這的經歷,這個專門旅遊的家屬團,就全權交給我負責。
第一次以導遊的身份離開Victoria,很是興奮,但還來不及好好懷念,一堆工作已等著我處理。獨自搭上飛機,抵達熟悉的Hobart,第一件任務就是到Mona取100張隔天博物館的門票,接著到旅館把所有四個團100多人的房間搞定,最後再回到機場接我自己的團。只是該死的中午才又更改了房表,一半以上的房間必須重新調動,而再兩個小時第一團的客人就要準備入住,害我著急忙碌了一個下午,才剛開始就要補一個這麼大的洞,希望之後幾天能夠順利。
意外的和一位來自英格蘭的計程車司機Steve相談甚歡,甚至因為我而讓他有了契機想在這開一間旅行社,留了名片請我務必和他保持聯絡,能夠這樣透過談話給別人力量而感到開心,最後離開前怕我忘記還又多塞了一張給我😆。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Day 870 強盜

12th March, Day 870 in Melbourne
強盜
心情無敵差,不是因為做錯事,而是有種被搶劫的感覺。
今天到Box Hill找女友,到站時突然發現無法出站,一旁顯示著"Invalid",想著靠該不會剛剛上車忘了嗶卡吧?因為我上車的站是小站,嗶卡的機器在兩側,但由於沒有閘門擋住可以直接進入月台,所以有時一趕就會忘了嗶卡,或是太匆忙沒有感應到,無奈之下只好找站務人員尋求協助,看看是我的卡出問題還是真的忘了嗶,大不了就補個票。
但站務人員什麼話也沒說只是把閘門打開示意要我出去,沒想到門口等著的是另一個票務員,直接掏出一本簿子說我逃票要開罰單😨,現繳75澳不具名,但不得申訴,或是另一種235澳具名的罰單,但是可以申訴,幹!有一種上當的感覺。
他說,因為查了我的卡發現我沒有上站紀錄,加上我又完成了一段沒有付錢的搭乘(意指出了站),所以當然違法,我則表示是因為疑惑卡是否出了問題導致出不了站,才向你們尋求協助,出站也是你們要我出的好嗎?要是你們所謂的"協助"就是直接開我一張罰單的話,那我不如直接再搭回原站補嗶。
總之這批票務員就是死咬著我逃票要開罰單,本想就讓他開235澳的具名罰單再申訴,又死纏著要我提供地址證明,一副我幹盡壞事被抓到還想要給假資料的嘴臉,有夠討厭,誰會隨身帶著別人寄給你的信啊?最後還是因為不想跟他浪費時間只好付75澳了事。
總之,在澳洲沒有補票這種事,要是以後忘了嗶卡,千萬不要找站務人員,他只會開你罰單,最好直接到隨便一個小站補嗶。馬的遇到了強盜,我可以投訴他嗎?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Day 869 登山鞋

11th March, Day 869 in Melbourne
登山鞋
剛來澳洲時,為了行李最大限度的精簡,只帶了兩雙鞋子,一雙是拖鞋,一雙是穿在腳上的Gore-tex登山鞋。
光是防水透氣再加上對腳的完整保護,就足以應付在這的任何艱難環境,於是爬山下海採生蠔、雪山滑雪森林漫步,甚至到農場工廠廚房工作時,都無時無刻穿著,終於在去年鹽湖探險時,整個死掉了,鹽份穿透了整個Gore-tex布料,不再防水透氣,儘管標榜的黃金鞋底在過了六年之後依然完好如初,但鞋身已殘破不堪。
為了下個團新的挑戰,塔斯七日遊,其中還必須帶客人爬搖籃山與酒杯灣,雖然上一次在Ulruru和風之谷是穿著拖鞋走完各四小時路程的,但帶團總不能像自己旅行一樣自在,只好再物色一雙新的愛鞋。
幸好Boxing Day的折扣還在,原價399澳的鞋,只要319澳,義大利頂級登山鞋品牌Scarpa,用整張牛頭層皮所縫製,極具質感,就當作去年遺漏的Boxing Day禮物吧。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Day 868 玩板日

3rd March, Day 868 in Melbourne
玩板日
為了答謝我介紹工作,一位朋友送了我一塊二手滑板作為禮物,於是開始了用滑板當作交通工具的生活。
據上一次玩板,已是將近15年前的事,雖然當初是因為會玩滑板而選擇了Snowboard,如今滑雪卻已比滑板要厲害的多,我還是比較喜愛滑雪的。那時玩的技術板,是高中畢業時用打工賺的微薄收入,一點一滴組裝慢慢改造進步而成,卻沒想過原來滑板還有其他的種類,像是交通板,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拿來作為交通工具的用途,而我得到的就是這麼一塊交通板。
既然是交通板,當然無法再像以前一樣飛來飛去,因為結構上根本的不同而無法做太多花式動作,另一方面可能是我真的老了飛不起來了😢,但至少平常當個交通工具使用還是沒有問題的,於是一拿到手馬上將它拆了大保養一番,不然輪子太卡滑不快比走路還慢的話,就沒有使用它的意義了😂。
雖然以前玩過一段時間的板,但真的要將它當作交通工具穿梭在馬路人行道上,還是會有這麼一點害怕,畢竟墨爾本市區人車這麼多,於是約了一群同好,一起在滑板公園玩板,彷彿回到了那個青春年代。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Day 867 Scavenger Hunt

2nd March, Day 867 in Melbourne
Scavenger Hunt
Scavenger Hunt是一種國外很流行的室外團體遊戲,通常會分成好幾個隊伍,每個隊伍手上都有一份任務清單,為了達成清單上各種不同的條件以累積分數獲得勝利。有的要你借到某樣東西,有的要你做一些特別的行為,有的則要你到某個特殊地點拍照,而參賽者們總是能為了贏得比賽發揮強大的創意(ㄅㄨ、ㄗㄜˊㄕㄡˇㄉㄨㄢˋ)。
因為朋友的邀約,我們參加了一個位於墨爾本市內酒吧所舉辦的Scavenger Hunt,一組共八人,成員內有台灣人、香港人、還有一位巴西女孩,而遊戲的範圍,就是在入夜後的墨爾本市區,時間一到,我們就出發解任務了!"隨便跳上一台電車,並在電車內獻唱一首歌"、"在唐人街找到一間沒有賣餃子的餐館"、"借到一陌生人的狗並遛牠"…,清單上的任務玲瑯滿目,一個比一個刁鑽,尤其是"找一間7-11,把正在工作的店員拉到門外拍照"更是讓我們傷透腦筋,畢竟夜晚的市中心可是非常熱鬧,也為了完成這堆題目,在市區到處來回奔波了許久。
完成所有任務時,已經晚上九點半了,大家早已筋疲力竭,但也因為做了這些平常不可能會做的事而感到有趣,真是瘋狂的一晚,至於最後有沒有得勝,似乎也沒有這麼重要了。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Day 866 裸騎日

28th February, Day 866 in Melbourne
裸騎日
這項全球性的公益活動自2004年,在加拿大由一群環保人士聯合發起後,短短幾年之內迅速風靡了全球,如今已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十幾年。
他們以一種平和且趣味的方式,引起人們對汽車給騎行者和步行者構成的危險之關注,抗議日益盛行的汽車文化,呼籲社會減少對汽車的依賴以減緩生態破壞,並維護騎行者的權益。顧名思義,所有參加裸騎活動的人都必須赤身裸體騎單車,因此每年裸騎活動都會吸引很多人前去圍觀,相當有看頭。
這些為社會和環保事業不惜裸露身體的人們,僅在身上塗著防曬霜,畫著各種圖案和宣傳口號,在車流和人流之中穿梭,他們希望透過裸騎的行為宣揚環保節能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自我的身體解放。"要想拯救地球,少開車多騎車才是正道",便是主辦者想要傳達給社會大眾的理念。
只是很不幸的,據活動主辦方透露,出於種種原因,本次裸騎活動也將是墨爾本最後一屆,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了!😩